湖泊怎样围堵养鱼
发布日期:2022-01-19
1.适合
湖泊养殖的鱼类主要有哪些?
答:我国多数小型湖泊天然饵料比较丰富,其中尤以浮游生物量和有机碎屑量较多,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量则较少。因此,湖泊养鱼绝大多数均选择以浮游生物为饵的鲢、鳙作主体养殖对象,适量搭配青、鲤、鳊、鲂、鲫、白鲫、鲴。鲢、鳙食物链短,初级生产力转化为鱼产品能量消耗少,所以一般湖泊养鲢、鳙产量较高。但是如果实行精养,进行人工投喂,则应以“吃食鱼”为主要养殖对象。
2.采取什么方式放养好?
答:目前湖泊养鱼主要有两种方式:一种以放养二龄鱼种(即老口鱼种)为主。这种方式适合于水面大,水深,水的肥度属中营养型湖泊,放养250--500克以下的鲢、鳙鱼种,适量搭配部分仔口鱼种(一龄鱼种)进行混养。鲢、鳙比例一般为3:7。这种方式鱼种用量大,回捕率高;另一种以放养一龄鱼种(仔口鱼种)为主。这种放养方式适于水流平缓,水质属富营养型、特富营养型的湖泊。鲢、鳙鱼种规格为13--17厘米,并搭配一些其他鱼类。
3.如何合理利用湖泊的天然饵料?
答:要针对湖泊饵料生物消长规律,调整湖泊水体载鱼量。一般湖泊浮游生物的消长规律,有“春季高峰期”或“夏季高峰期”和“秋季小高峰期”。
为了合理的利用水体饵料生物资源,应该在春季加大水体载鱼量,即一次放足鱼种,实行常年轮捕。进入冬季后,鱼体已达食用规格,此时浮游植物的消长已处于“低谷”时期,即可进行冬季的大捕捞。采用这种养殖方式,常年轮捕产量约占全年总产的35%--40%,这就能使全年各时期载鱼量与浮游生物量之间保持平衡,有利于提高鱼产量。
4.怎样提高湖泊水体的渔业生产力?
答:为了保持湖泊养鱼的生态平衡,提高水体的生产力,应采取补充外源物质的技术措施,或引导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肥水入湖;或是发展牲畜、家禽养殖业,以其粪便肥水;或是农副产品下脚料渣与养鱼生产结合起来,使水体处于良好的物质循环状态。目前,小型湖泊都建有养猪场和家禽场,按平均0.067公顷水面1头猪,0.067公顷水面一只家禽计算,就相当于给每0.067公顷水面补充了氮肥2.1公斤,磷肥0.8公斤。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增加水的肥度,增殖湖内饵料资源。
另外,为充分利用湖内水资源以发挥最大生产效益,还可以采取下列几项措施:(1)用网拦或块石将堤坝分隔进行高密度精养成鱼;(2)用网箱分级培育鱼种和饲养成鱼;(3)大规模进行养蚌育珠和种植经济水生植物等,使渔业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。
相关标签: